疫情防控之——終末消毒一、什么是終末消毒? 是指傳染源(包括病人和隱性感染者)離開有關場所后進行的最后一次徹底消毒,應確保終末消毒后的場所和其中的各種物品不再有病原體的存在。 二、終末消毒衛生要求 (一)物體表面消毒后,自然菌的消亡率應≥90%; (二)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后,不應檢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標微生物; (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血液等消毒后,不應檢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標微生物; (四)空氣消毒后,不應檢出指示微生物或目標微生物;自然菌的消亡率應≥90% 三、終末消毒場所(部分)判定 病家:在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住院或死亡后,應對其居所進行終末消毒,包括:室內空氣,地面、墻壁等環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電器特別是冰箱及其冷凍食品,開關、門把手等高頻接觸部位,患者使用的餐(飲)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交通運輸工具: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離開后,應對交通運輸工具進行終末消毒,包括:艙室內壁、座椅、臥鋪、桌面等物體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飲交通運輸工具,所用寢臥具等紡織品,排泄物、嘔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場所,衛生間等。 醫療機構:(一)病區隔離病房,在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應對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關診療用品和桌、椅、床單進行終末消毒;病房清空無病人后,應對室內空氣、地面、墻壁、衛生間等所有環境和物品進行終末消毒。(二)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感染科門診等,應在每日工作結束后,按照終末消毒的要求進行處理。(三)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使用過的共用診室,應對室內空氣、墻壁、診療設備的表面等進行終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終末消毒程序要點 (一)消毒前準備:在出發前,應檢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藥械和防護用品,做好準備工作。1.消毒工具:背負式噴霧器、超低容量噴霧器或氣溶膠噴霧器、配藥桶(10L) 、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車等。2.防護用品:工作服、隔離服、防護眼鏡/面屏、醫用防護口罩(N95O罩)、帽子、手套、長筒膠靴、毛巾、醫廢垃圾袋、裝工作衣的專用消毒袋等。3.消毒藥品:儲備經衛生安全評價備案、在有效期內的消毒劑,如含氯泡騰片、漂白粉、漂粉精、過氧乙酸、過氧化氫、二氧化氯、75%乙醇等。 注意:使用前一定要檢查防護裝備是否符合國家規范標準,消毒劑/消毒藥品是否備案、是否有消毒產品安全評價報告等完整資料證明, 使用前閱讀說明書,確保正確使用消毒劑。 (二)信息核對:消毒人員到達疫點后,首先查對門牌號和病人姓名,并向有關人員說明來意,做好防疫知識宣傳,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消毒區域內。 注意:最好能由社區工作人員或公安民警提前做好協調溝通工作,確保配合消毒工作順利開展。 (三)穿戴二級防護:對脫掉的外衣應放在自帶的消毒專用袋(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區域)。穿工作衣、隔離服、膠鞋(或鞋套),戴上醫用防護口罩(N95)、帽子、防護眼鏡/面屏、一次性乳膠手套(雙層)等。 注意:進入污染區前穿戴好防護裝備,嚴格按照規范操作,穿戴完畢后相互檢查。 (四)確定消毒范圍和對象:仔細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間居住的房間、活動場所,用過的物品、家具,吐瀉物、污染物傾倒或存放地點,以及污水排放處等,據此確定消毒范圍和消毒對象。根據消毒對象及其污染情況,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 注意:仔細詢問,確保活動軌跡和接觸物品全覆蓋,并及時作好記錄, 根據消毒對象及污染程度選擇適合的消毒劑種類和消毒方法。 (五)打開消毒通道:進入疫點時,應先用噴霧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條1.5米左右寬的通道,供消毒前測量、采樣和其他處理用。 (六)測量計算:測算房屋、家具及地面所需消毒的面積和體積。注意:物體表面消毒計算表面積,空氣消毒計算房間體積,根據用藥量配制足夠的消毒劑。 (七)消毒前采樣:必要時,由檢驗人員對不同消毒對象進行消毒前采樣。注意:進入污染區前采樣人員須做好個人防護,并在采樣過程中始終保存無菌操作,確保規范采樣,結果準確。 (八)消毒前處理:消毒前應關閉門窗,將未被污染的貴重衣物、飲食類物品、名貴字畫綠植,名貴字畫等貴重物品建議及陳列物品收藏好。注意:消毒前及時與房間主人溝通,并告知消毒注意事項并確認簽字后方可執行消毒工作。若房間內有綠植、名貴字畫等貴重物品建議搬離或提前做好保護。必要時由公安民警陪同,打開執法記錄儀。 (九)進行消毒:對室內空氣和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注意:一定要做到全覆蓋,無死角,消毒作用時間足夠。物體表面噴灑消毒要將物品表面全部打濕做到濕而不流淌,確保消毒劑使用量足夠。擦拭消毒時要按照由遠及近“z”字軌跡擦拭并確保擦拭力度足夠;空氣超低容量/氣溶膠噴霧器要設置好流量和時間,確保消毒劑量足夠;浸泡消毒要使用干凈容器,確保消毒物品被完全浸沒并加蓋。 (十)重點區域消毒:室內消毒后,對其他污染處如電梯、走廊樓梯、廁所、垃圾、下水道口、自來水龍頭、缸水和井水等進行消毒。注意:確保病例活動過的重點場所和物品全覆蓋并依據污染情況可適當增加消毒濃度和頻次。 (十一)消毒后處置:疫點消毒工作完畢,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劑進行擦洗或噴灑消毒。對消毒人員穿著的工作服、防護眼鏡、膠靴等進行噴灑消毒后脫下。將衣物污染面向內卷在一起, 放在專用消毒袋中帶回消毒。患者生活垃圾與脫卸的一次性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按醫療廢物處理,規范使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收集袋封裝后消毒,按照常規處置流程進行處置。注意:脫防護服時人員要保持適當距離,并互相監督提醒,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接觸污染面,脫卸防護用品的每一步均應進行手消毒,所有防護用品全部脫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換上外科口罩。脫掉防護后遠離被污染區域并及時消毒。 (十二)消毒后采樣評價:消毒作用時間后,必要時由檢驗人員對不同消毒對象進行消毒后采樣并及時帶回送檢。注意:進入污染區前采樣人員須做好個人防護,并在采樣過程中始終保持無菌操作,確保規范采樣,結果準確。 (十三)填寫消毒工作記錄:終末消毒工作結束后及時進行現場消毒過程評價并填寫終末消毒記錄表。根據標準抽取一定比例開展消毒效果評價。注意:避免遺忘消毒工作記錄填寫,內容須涵蓋消毒過程評價完整資料。 (十四)通風、擦拭:離開病家前,叮囑病家在達到消毒作用時間后及時開窗通風,并擦拭打掃去除消毒劑殘留。注意:消毒作用時間到,開窗通風30分鐘后人員方可進入并及時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劑殘留。 |